第二十一期:市场快讯

标题

第二十一期:市场快讯

话题

市场动态

一、国际

(一)国际海事组织:航运碳税“将至”,但内部分歧难调和

3月22日,在全球航运业监管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组织的最新一轮会谈中,34个国家支持对航运业制造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收费,较2023年上一轮谈判的支持率大幅上升,预计可能在明年被IMO采纳。

支持者认为,这项政策每年可以筹集800多亿美元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投资开发低碳航运燃料,并支持较贫穷的国家转型。反对者认为,这将惩罚依赖贸易的新兴经济体。

去年7月,IMO通过了新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修订后的减排战略包括到2050年实现国际航运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并承诺力争到2030年全球排放总量比2008年降低30%,替代燃料使用力争达到10%。

该战略明确要求,需要通过提升新建船舶的能效设计来降低其碳强度。到2030年,国际海运单次运输任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2008年平均减少40%及以上。加大采用可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的技术、燃料或能源。

作为该战略的一部分,IMO同意在2025年实施某种形式的排放价格,以缩小化石燃料和绿色能源之间的价格差距。

但在航运碳税具体执行方面,分歧和问题依然很多。

此次会上,马绍尔群岛、瓦努阿图等国提出了一项提案,建议对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50美元。研究人员表示,与传统船舶相比,150美元的碳价格可能会使对低碳氨燃料系统的投资更经济。

欧盟、日本、纳米比亚、韩国以及行业组织国际航运协会等27个成员国提交的另一份意见书主张将航运排放定价与全球海运燃料排放标准结合起来。

航运碳税指船舶燃油燃烧排放二氧化碳征收的税,通过对船舶燃油碳含量的比例来征税,以求控制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航运业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比重约3%。航运业如何实现绿色转型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二)欧盟通过“地平线欧洲”计划第二个战略规划

欧盟委员会20日通过了欧盟旗舰科学项目“地平线欧洲”计划的第二个战略规划,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人口老龄化等全球挑战。

欧盟委员会当日发表声明说,第二个战略规划(2025年至2027年)将聚焦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建设更具韧性、更具竞争力、更加包容和民主的欧洲这三大关键战略方向。

声明说,第二个战略规划将更加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提出在2025年至2027年间将“地平线欧洲”计划总预算的10%用于生物多样性相关问题研究。此外,规划还确定了9项由欧盟与私人或公共部门共同资助和规划的新研究领域,包括脑健康、创新材料、绿色和数字化转型所需原材料、太阳能光伏、虚拟世界等。

“地平线欧洲”计划是欧盟支持科学研究和创新的一项资助计划,其2021至2027年预算达955亿欧元。

二、国内

(一)湖北推进“双碳”发展:打造“数碳”万亿新产业集群

3月20日,湖北省“双碳”发展国际合作交流会在武汉举行。交流会上,“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湖北代表处”揭牌。

近年来,湖北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保护协作,加力塑造绿色崛起新优势,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

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湖北破解“化工围江”、腾退长江海岸线149.8公里。2016年以来,湖北累计实施重大技改项目2.8万个,全省单位GDP能耗、建设用地使用面积、碳排放分别下降20.2%、23%、23.9%。在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去年,湖北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77家,位居全国第4位。同时,湖北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电力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65%以上,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全国第7位的经济总量。

与此同时,湖北碳市场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志祥表示,近年来,湖北始终坚持碳交易试点先行先试的定位,在日均交易量、市场履约率等有效指标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并以完善的交易规则、科学的配额分配、严格的数据核查为基础构建起成熟的市场体系。2017年,湖北在全国碳市场两个系统的权威评审中取得了两个第一的好成绩,并且选择了牵头承建金融和产业资本更为聚焦的注册登记系统,这也是中碳登成功落户湖北武汉的原因。

目前,中碳登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机构,在碳市场机制带动下,湖北全省碳排放强度下降40%。

(二)山东潍坊港区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建设全国首个零碳港口

近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潍坊港区承诺性碳中和认证证书授接仪式在潍坊港举行,潍坊港发布“零碳港口”创建方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向山东港口渤海湾港集团潍坊港区颁发承诺性碳中和证书,这是全国首个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和首个全港区范围的碳中和认证,标志着山东港口零碳港口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遵循零碳港口创建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联合编制发布《山东港口潍坊港零碳港口创建方案》,全面部署创建工作。方案围绕港口与能源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以港口作为物流链节点的全过程视角,在“调结构、强技术、重管理”3个方向,布局8个领域创建任务,打造5个亮点,全方位推进潍坊港零碳港口建设,力争到 2024年底前潍坊港全港跨越式实现零碳港口2.0的阶段性目标,打造全国首个港口层面的零碳港口,为山东省港口集团乃至全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渤海湾港经验”“渤海湾港方案”,力争在行业率先打造以“全物流链绿色低碳发展”为特点的潍坊港零碳港口3.0示范区。

该方案具有五大亮点:创新性提出“零碳港口”三个阶段的理念和路径——零碳港口1.0(近零碳港口)、零碳港口2.0(狭义零碳港口)、零碳港口3.0(广义零碳港口);率先提出打造首个港口层面的零碳港口;打造源网荷储一体化零碳能源示范,推进绿氢“制-储-加-用”全产业链示范,构建“全环节、全贯通、全覆盖、全生态、全场景”的新能源应用示范;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加风电绿氢制甲醇低碳技术,为靠港船舶提供绿色甲醇能源,降低物流链相关方碳足迹;定义通用散货码头零碳智能化作业模式新标准。

(三)民生银行发布“同心碳路”金融服务方案

3月18日,为深入贯彻国家“双碳”战略,服务实体企业低碳转型,中国民生银行联合北京绿色金融协会在京成功举办“绿色无限碳索未来——中国民生银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碳市场金融服务推广会”,正式推出“同心碳路”金融服务方案。

作为市场化减碳激励的重要机制,目前我国多层次的碳排放权市场建设正在稳步推进。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市场在武汉启动,民生银行成为全国碳市场的首批系统结算服务行。截至2023年末,全国强制碳市场纳入市场成员2257家,覆盖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2024年,全国强制碳市场将迎来首次行业扩容,有望纳入电解铝、水泥行业。今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进一步发展全国碳市场,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建设完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2023年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标志着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正式重启。2024年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正式在北京重启。CCER作为一种自愿减排机制,是全国碳排放权市场的重要补充,并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互联互通、双向调节,标志着全国碳市场双轮驱动模式正式形成。CCER目前覆盖了造林碳汇、光热发电、海上风电、红树林营造四项方法学,参与的控排企业可使用CCER市场抵消配额清缴总量的5%。

在绿色无限碳索未来——中国民生银行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碳市场金融服务推广会上,来自碳资产管理公司、碳科技创新企业、节能环保企业、专业机构和民生银行的专家、企业家认为,CCER碳市场引入了多元化参与机构,有利于活跃碳交易,提升市场流动性,同时更好地发挥碳成本传导功能。

探索更多见解